智库成果

加强香港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好红色基因

作者:李骏、李飞浏览:时间:2022-08-01

摘要:香港在中国革命史上拥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也曾留下许多珍贵的革命遗迹与文物,这些对香港人民的身份认同、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应加强香港革命文物与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推动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红色文化交流,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谈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记载着香港同胞作出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有史以来,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由于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国际地位,它在中国革命中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也留下了很多革命文物与革命遗迹。然而,这些革命文物与历史遗迹并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开发。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香港缺乏红色遗迹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管理举措。1976年,《香港古物古迹保护条例》颁布,香港目前有105座法定古迹。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于1996年至2000年间,进行了一次全港历史建筑普查。2009年,香港文物咨询委员会公布了全港1444幢历史建筑,并确定每幢建筑的评级。然而,目前香港法定古迹中有约四分之一是总督府、英军营房等殖民建筑,《香港古物及古迹条例》立法的目的也在于确立英国的文化遗产话语权,香港市民并未掌握阐释文化遗产价值的权利,诚然,这一过时且不全面的条例对香港红色革命遗迹的保护举措是缺失的。2017年,孙中山在香港的革命基地遗址——青山红楼,由于业权易手,险遭强行拆除,古物咨询委员会紧急将红楼列为暂定古迹,才免除了被拆除的风险。

图片

第二,红色革命遗迹与红色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力度不够。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中,香港与香港同胞从未缺席过,他们在港岛、九龙、新界留下了不少活动足迹,但随着岁月的变迁,这些足迹多数淹没在喧嚣的市井烟霞中。如土地革命时期,以香港为华南总站,一条中央秘密交通线,成为中共中央与赣西南、闽西的中央苏区之间的红色血脉,被称为“摧不垮打不烂的地下航线”。香港岭南大学高级研究员刘蜀永介绍,1927年10月,周恩来曾在九龙油麻地广东道养病,并参加当时在港的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的研究广州起义的会议。同时,还有位于香港岛皇后大道中18号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对外称之为“粤华公司”茶叶商行);位于香港元朗的客家大屋——适庐,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营救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的一个根据地;位于香港新界沙头角乌蛟腾村的烈士纪念园抗日英烈纪念碑,纪念的是由港人组成的首支抗日民兵队伍中牺牲的烈士……这些地方除了极少数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外,其余均已沧海桑田。尽管近年来香港政府与各社会团体也做出了不少努力尽可能去保护,例如岭南大学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与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香港广州社团总会等爱国爱港团体共同推出“香港抗战遗址——沙头角抗战文物径计划”,将许多与抗战相关的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展示,但诸如此类的举措与保护力度仍然有待系统性加强。图片

第三,受操控的“港独”分子对红色革命遗迹与文物的刻意破坏、污损或歪曲历史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受到境外别有用心者的蛊惑和殖民思维的惯性,香港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7年,香港政府拟拆除目前已无多大作用的英国殖民遗迹皇后码头,但遭到了港民静坐抗议等,且被冠以“集体记忆”名号阻挠政府进行拆除;2019年,在“九一八事变”88周年前夕,香港唯一一个国家级抗战遗址乌蛟腾抗日烈士纪念碑多处被喷污;同时,香港还发生过多起侮辱损毁国旗案。2020年,《香港国安法》出台,着力解决香港特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法律漏洞、制度缺失和工作“短板”问题,其中规定的分裂国家罪,针对“组织、策划、实施或者参与实施旨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行为的‘任何人’”,这一法令生效后,许多“港独”分子作鸟兽散并逃往英国等地,但仍在境外诋毁中国政府。近年来在香港教育局的推动下,香港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观点和表述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通识课课程改革、增加中国近代史教学比重、安排学生赴祖国内地考察等均被提上议事日程,2020年12月,《香港志》首册出版,这一地方志中对香港革命历史有较为清晰与客观的介绍,对于培养与增强港民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一改革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

香港的红色资源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示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诗篇,也是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和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统筹规划好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让民众在重温红色岁月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知,不仅关系到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还关系到革命文化的赓续,特别是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中的意识形态建设。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呼吁尽快加强香港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好红色基因,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得以延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保护与开发:

一、充分挖掘香港红色资源,打造独特红色文化符号。发动政府相关部门、各高校、社会团体开展香港红色资源调研、梳理与研究,提炼香港红色文化符号和红色精神内涵。如对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隶属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港九大队等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项目制的方式推动规划建设与项目申报,以政府主导的形式鼓励社会资金与爱港人士投资开发并建设红色文旅项目,并予以政策优惠与支持;利用革命纪念日等契机在全球开展香港革命文物征集与展览,如广东惠州市惠阳区曾经向全社会征集“香港秘密大营救”文史资料及相关文物,并进行展出,这一做法是挖掘红色资源的有效手段,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护港、爱港、兴港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增强香港人民的归属感与爱国情感。同时,还应加强香港与内地在革命时期与香港有密切互动与革命活动往来的省份如广东、湖北、四川、河北等联系,共同挖掘更多红色革命遗址与线路、文物等资源,促进红色文化交流与开发。

二、制定与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对香港革命文物进行保护与开发。《香港古物古迹保护条例》中对古物古迹的时间界定为“1800年前”,无法覆盖红色革命遗迹和文物,因此对其可以进行必要的修订与完善,同时还应制定专门的红色资源、文物保护与传承条例,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特区政府对列入红色资源名录的遗址设置纪念标识;对列入红色资源名录的旧址、纪念设施或者场所设置保护标识。通过制定相关战略规划,立足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节点建设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形成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保护传承的典范区,进一步提升香港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红色资源的义务,不得擅自设置、移动、涂污、损毁纪念或者保护标识;不得破坏、损毁、侵占或者歪曲、丑化、亵渎、否定红色资源。对于恶意损毁、玷污革命文物与资源的行为要依据相关法规坚决予以严惩。

三、充分利用文化场馆与先进技术,开展红色教育。近日,香港故宫文博馆开馆,香港民众反响热烈,观展人数不断增加。该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合作编纂推出《戏说文物——中国历史教学资源册》,用新颖的方式培养中学生对中国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兴趣,同时博物馆还拟与教育局合作开展一系列教育工作,包括邀请学校参加艺术活动及文物修复教学活动等。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内地各级博物馆、红色场馆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红色资源共享与开发,优化升级红色教育基地的数字平台,丰富展览内容和线上展示形式,让香港的红色资源宣传面更广,生活化效果更明显;提升革命遗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展览融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打造红色旅游,创建红色品牌。今年7月,暨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之际,香港政府新闻网开辟了专栏,专栏中不仅有香港为此举办的各种庆祝活动如以“历史文化·城市书写”为主题的第32届香港书展,其中不乏有中央书局特设的习近平著作、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书籍区。同时还有宣传影片、纪念特刊及短片、庆祝香港特区25周年网上展览,以及各政府单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新闻报道等,这一专栏的开辟无疑为香港民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红色教育机会。



类型 发明人
所属单位 授权时间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