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成果

拓宽经贸合作域度,实施双循环战略,积极应对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挑战

作者:蔡洁浏览:时间:2022-08-23

摘要:中美经贸关系本已面临着全球经济失衡不断加剧、新冠疫情打击长期持续、地缘政治博弈时常涌现等多重挑战,而佩洛西窜台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让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雪上加霜。中美经贸关系未来可能出现脱钩趋势增强、竞争趋势加剧、弥合难度增大的局面。作为应对,中国可从促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加大与其他伙伴国间的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尽力改善中美经贸关系等方面着手,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南希·佩洛西不顾中方的强烈谴责和严正交涉,坚持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从8月2日晚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续在台湾岛周边开展一系列联合军事行动。8月1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进一步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事实和现状。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中美经贸关系本就面临着诸多挑战,美国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无疑会让中美经贸关系陷入更为艰难的境地。在多重压力和挑战下,中美经贸关系呈现出脱钩概率增加、竞争加剧合作减少、弥合差异难度大的趋势。针对可能出现的局面,中国一方面需整合自身资源,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内循环的实力,另一方面加大与其他伙伴国间的合作,同时也加强与美国的对话和磋商。

一、中美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经济失衡不断加剧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所缓解的全球经济失衡问题,近两年又日益严峻。美国作为主要的逆差国,其赤字问题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不容忽视。美国本已有着庞大的贸易赤字,而在新冠疫情时期,美国政府以财政支出为主要手段予以救助,导致财政赤字加大,债务负担愈发沉重。美国的“双赤字”加剧了本国贸易失衡和全球经济失衡。中国等亚洲国家是贸易收支的主要顺差国,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的方式解决本国贸易失衡问题,却并未成功缓解,还抑制了中美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

(二)新冠疫情打击反复持续

新冠疫情的破坏性从美国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扩大到了其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美国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持续影响,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内政治理上。为转移来自国内民众的质疑,美国把矛盾源头推卸给中国。中美两国应对新冠疫情的策略截然不同,美国转嫁的矛盾加深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在此背景下,美国“反绩优主义”即质疑自由贸易优势的经济主张开始抬头,一部分利益受到疫情和产业升级影响的民众成为“反绩优主义”的拥趸者,恶化了中美经贸关系。

(三)地缘政治博弈频繁涌现

地缘政治是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作为重塑欧亚地缘政治格局的俄乌冲突,虽然转移了美国的一部分注意力,但同时也加大了中美间的对立。尽管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并未选择站队,但美国仍将中国与俄罗斯捆绑在一起,将中国视为外部威胁,破坏中美经贸关系。台湾问题也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敏感点,这次佩洛西窜访台湾,毫无疑问地触犯了中美关系的底线。除了俄罗斯问题、台湾问题外,中国和美国还在东亚地区、亚欧大陆、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存在地缘政治博弈,比如,美国打造“印太战略”就是地缘政治博弈的体现。这些地缘政治的竞争和博弈将使中美经贸发展局面更为复杂。

二、中美经贸关系未来发展趋势

(一)软硬脱钩趋势增强

中国和美国原是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很高的国家,但现在正处于“弱脱钩”的状态,未来可能进一步脱钩。原因之一是全球经济失衡状态下,全球产业链面临脱钩和重构,中美双方由于产业结构的发展,产业链也将出现脱钩。原因之二是中美双方出于政治、经济、安全等战略考虑,努力降低对对方的依赖度,以便博弈时可制衡对方而不被对方反向制衡,谋取战略优势。此次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会促使中美两国在进出口贸易、金融业务往来、资本市场投资、实体经济投资、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全方位呈现出持续脱钩状态。

(二)竞争宽深度同步加剧

美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越来越多地强调竞争而非合作。拜登政府视中国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尽管在2020年1月中美双方就签署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由于拜登政府一方面批判此协议,另一方面又用协议来对中国施压,因此该协议并未有效增加中美双方的合作。中美在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中国制造业产业由生产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与美国制造业间的关系从互补性向竞争性变化。此外,中国为提高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正努力增强科技竞争力,而美国为了发展高端制造业必须维持技术优势。美国今年通过了《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要在高科技产业排挤中国。未来美国会继续采用类似对华禁运高科技产品和技术、打击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等手段在高科技行业竞争中压制中国。

(三)认同弥合难度增大

中美原先为了共同的利益,保持求同存异的态度,即使存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也较少激化,尽量用经贸方面的共同利益弥合差异。但若美国反复挑战中国底线,试探中方态度,将激化原有的差异。目前中国宣布了八项反制措施,包括取消中美间三项军事交流和暂停两国在司法、禁毒、气候等多领域的合作。除了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外,中国民众对美国挑战中国底线行为带来的民族对抗情绪也会增加。不论是政府反制措施还是民族情绪,都会降低中美经贸往来的利益而提高经贸往来的成本,双方求同存异的基础遭到破坏,弥合差异的难度增大。

三、应对中美国经贸关系变化对策建议

(一)实施经贸合作多元化原则,推进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合作。美国欲联合更多的盟友遏制中国经贸发展,中国需通过多个框架建立合作机制,寻找和巩固与其他伙伴国间的经贸联系,进行贸易往来和海外投资,以抵御潜在的风险。比如,加强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巩固“一带一路”的市场,创新南南合作机制等。通过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投资渠道,多元化外汇储备等方式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两岸经贸往来与产业融合发展。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两岸应紧密加强合作,追求融合发展。两岸的经贸结构各具优势,可实现优势互补。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制造技术精良,在半导体、精密机械制造和零部件加工精度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而大陆的产业体系完备,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两岸合作可加快整体产业升级的步伐。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既有利于经济共同繁荣,又能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三)坚持独立自主与国际合作融合原则,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应对美国利用技术进行“卡脖子”的问题,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加中国高科技制造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完善技术和产业供应链,利用“内循环”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采用政策扶持,保障资金和人才的供应,对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加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创新体系,鼓励基础研究,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增加高科技进口品的可替代性。

(四)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原则,进一步激发国内消费和投资潜力。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对外贸易受到影响时,需靠国内消费和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虽然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环境打击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但如果政策制定得当,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可多管齐下制定政策,扩大消费和投资以提振国内需求。比如创新税收政策工具、发展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扩大有效投资等。

(五)坚持斗争与合作相结合原则,改善中美经贸关系,促进世界经济良性发展。长期来看,世界各国寻求共同发展仍是全球经济的主旋律。尽管困难重重,中国仍需努力沟通以缓解与美国间的矛盾升级。通过对话与磋商,寻找出一条对双方都有利的道路。恶劣的经贸关系是一把双刃剑,会同时损害中美两国的利益。在保护本国底线原则的同时寻求共赢,借助国际规则重塑中美经贸未来发展之路。


类型 发明人
所属单位 授权时间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