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来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于未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而言,所奠定的发展基础与战略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发挥制度综合优势
一是发挥党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了党的建设新境界,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政治保证。
二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制度优势,能更加高效地集中配置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为抵御风险挑战、聚力攻坚克难,提供了强大制度保证。
三是利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优势:从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到2021年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福祉为目标。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
二、构建高质量发展综合体系
二十大报告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了具体的实施举措。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也要“分其详于下”。如何理解构成这一历史任务的五大方面之间的关系呢?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五个方面具体实施举措主要针对目前阻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五个方面相互贯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一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解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难点和堵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重解决产业优化升级问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重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为高质量发展稳住农业基本盘;
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为高质量发展优化空间布局;
五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注重解决内外联动问题,为高质量发展维护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
三、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自十七大首次提出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到十九大明确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四大协同要素,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做出重要部署,再到二十大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产业体系”的提出和发展是在继承经典产业结构理论基础上,针对我国深刻转变的经济现实,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反映了党对产业发展演进规律认识和理解不断丰富与拓展的过程,构成了我国经济政策话语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概念,既反映要素禀赋形成的路径依赖,又反映专业化分工形成的比较优势;既体现当代领先的竞争优势,又体现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供给层面来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利用创新、知识、人才、数字等要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坚持创新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经济质量的有效性,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
从需求层面来看,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实现机会公平和社会底线公平,通过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激发有效市场需求;同时,利用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创造关键产业发展的“需求窗口”,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
从政策层面来看,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以及功能性和竞争性的政策缺位阻碍了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应从过去简单强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到全面审视实体经济地位以及产业体系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协同,使政策的制定实施精准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