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成果

乡村振兴战略下南京市大埝社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探索

作者:廉同辉浏览:时间:2023-04-03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要求乡村休闲旅游业进行优化升级,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2022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强“苏韵乡情”休闲农业品牌。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本研究以南京市大埝社区为例,寻找大埝社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大埝社区位于老山北麓,东靠珍珠泉旅游风景区,南靠老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邻汤泉,生态环境优美,山林资源丰富。近年来,大埝社区践行乡村振兴,充分整合山水资源,挖掘青奥自行车文化内涵,打造集自行车主题文化、森林文化、休闲农业为一体的旅游区。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入选“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021年入选“第四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2年,中央、江苏省和南京市多次提出,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旅游振兴,为大埝社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成为旅游者的首要动机,民宿集群型、休闲农庄型、康养疗愈型成为主流旅游消费形式。旅游市场下沉,旅游空间尺度缩小,为大埝社区乡村旅游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消费市场。大埝社区利用境内大堰水库、千年银杏等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结合,开发了黎家营特色民宿村、果园采摘农事体验活动等特色娱乐项目。通过挖掘自行车文化,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提升了大埝社区的知名度。

但是,大埝社区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由于居民对乡村旅游认知不足、旅游利益分配不均,旅游的社区参与度不高。而且,大埝社区的游客大都来自于南京市等周边城市,对于住宿、卫生等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但是大埝社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完全满足游客需求,对于农事体验、节庆活动等节事体验打造力度有限,文创产品丰度不够。高层次旅游人才引入机制不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缺少人才支撑。此外,大埝社区开发旅游较晚,且周边相似的旅游景点并不少,例如,不老村的特色农家乐是其核心竞争力;响堂村利用栀子花、水稻等优势资源打造栀子花节和水稻种植体验活动;珍珠泉依托优质地下水源开发了许多汤泉温泉民宿。与周围发展旅游的乡村相比,大埝社区的核心特点不够突出,不能占据竞争优势。为了实现大埝社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提升。

第一,构建“+乡村旅游”,解锁产业融合新模式。加快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从早期的农家乐模式向综合一体化的现代乡村旅游模式发展,实现跨行业整合。促进“体育+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大埝作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山地自行车的比赛地,要充分挖掘自行车文化,主动承办自行车赛事,拓展知名度。促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的融合,以农旅双链建设为目标,大埝社区利用桃树资源优势,打造蜜桃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等节事活动。做好“康养+乡村旅游”,受新冠疫情影响,精神康养产业发展迅速,大埝社区依托森林资源和温泉资源,打造集健康旅游、养老娱乐、康养居住于一体的康养旅游产业体系。

第二,打造“主客共享”,营造沉浸式交互体验“主客共享”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理念。在饮食方面,打造共享厨房,鼓励游客参与食物制作,与居民分享各自的食物理念和生活观念;在住宿方面,打造特色民宿,将美学设计理念融入到房屋装饰中,让民宿成为主客联系的情感纽带;在出行方面,开发共享牛车行、共享马车游等具有乡村性的共享型旅游交通;在游览方面,打造山水康养游、地质研学游、农事体验游等,吸引游客深度参与;在娱乐方面,利用桃树资源,开发桃木手工坊,游客可以DIY旅游纪念品;在购物方面,开发共享互联农场,游客在线上认养,村民种植代管,增强购物类乡村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交互性。

第三,引入“数字技术”,用好数字化新农具2021年,江苏省发布《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指南(试行)》,鼓励乡村地区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首先,大埝社区打造集实时监控、科学分流、安全监管、旅游投诉处理等于一体的智慧旅游监管平台;其次,将游前、游中、游后的服务体验与智慧旅游相连,以小程序为载体建立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场景的一站式服务,除此以外,也提供多端口旅游推广,例如乡村微信官方公众号、乡村官方网站、抖音、小红书等。最后,发展农村电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直播带货,展示农田、新鲜农产品及特色的手工艺品,助力本地土特产品提升知名度。

第四,凝聚“城归创客”,培养“新农人”队伍。教育和人才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首先,对于,组织个体农户进行国家相关法律学习和旅游培训,促使他们转变成为乡村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其次,引入旅游职业经理人参与企业日常经营与管理,提高管理的专业性和旅游经营效益,吸引艺术工作者在乡村建立工作室,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最后,充分发挥青年创客这支新生力量,帮助搭建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对村民进行数字“反哺”,培养一批“懂旅游”“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队伍。

第五,建设“空间生产体”,优化多元参与机制。盘活农户不动产,让农民成为旅游开发的主体。首先,让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与乡村的旅游功能相融合,将旅游休闲空间嵌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注重乡村旅游的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与农户不动产空间的互补与互动。其次,建立自主管理、收益共享的旅游参与机制,赋予农户不动产直接经营、租赁、转让等权利,根据农户不动产类型和地理位置赋予不同的功能,提供可选择的多元回报机制,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7tVtcxIn1AzL1mqCPad7A

类型 发明人
所属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 授权时间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